前不久看了大火的《爱,死亡和机器人》,对《Zima Blue》一集印象深刻,后来也去看了小说原著

故事中的Zima是闻名宇宙的艺术家,当之无愧的强人工智能,拥有浩瀚的生命体验和非凡的创造力。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,Zima也对自己的身体进行了彻底的改造。然而艺术的尽头是自我。极尽绚烂后,繁华落尽,Zima主动抛弃了智慧,只留下一个原始的游泳池清洁机器人享受纯粹的快乐。生命中所有的复杂都被抛却,一切都回归到那小巧可爱的游泳池,回归到那一小片Zima Blue之中。

这样的结局好吗?我想根本没有正确的答案。但我并不喜欢这样的结局。原因有很多:对智慧的热爱,对生命体验的向往,对自我意识的执念。但最不舒服的一点是,Zima的做法让我感受到了强烈的、令人恐惧的不自由。这些年来,我越来越感觉到人的不自由,这种不自由并不来自于外界的强加,而是来源于内在。尽管每个人都能在生活的阳光中自由行走,但很少有人走出过去的影子,更别说时代那可怖的巨影了——甚至很难意识到其存在。童年的创伤,伟人的思想,失恋的心酸,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巨大变革……这些美好或痛苦的过去以一种奇异的方式混杂在一起,被我们以“命运”一词高度概括。它们就像铁轨一样引导着我们一路往前,成为我们生活的依靠和准则,但也限制着驶向生活的原野——那里是更广阔的一片空间。如果说人终究是一座孤岛,那么限制这座孤岛长成大陆的,便是难以摆脱的过去。显然,摆脱过去是艰难的,是痛苦的,是自我的一次反叛和变革,甚至无异于自杀。但面对生活之时,我们拥有多少改变自己的能力,我们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改变自己,才能在多大程度上成为自己。一个无法摆脱过去的人,其未来只不过是过去的自然推演——他是无法走向真正的未来的。

当然,Zima的所作所为,也许真的是他深思熟虑之后的选择。谁知道呢?

片中对人类记忆独特性的探讨也充满深思,但我也并不喜欢。人的记忆充满不确定性,过去发生的事在脑海中不断被扭曲,覆盖,重塑,赋予新的解读,生发出新的涵义;机器的记忆则是牢固不变的。但我并不觉得这有什么自豪的,人类的记忆运作方式总有一天能够被破解、被模拟,运行并保存在硅晶片之上。

细想之下,我所有的不满和恐惧,也许都源自于自己对自由意识的深深怀疑。它太虚幻了,如镜中之月,捉摸不透。意识真的自由么?这种自由难道不是大脑捏造出来的吗?这种选择的自由与随机函数的随机性有何不同?

至少现在,我偏爱随机函数胜过自由意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