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读《挪威的森林》

一翻开这本书,映入眼帘的便是这句令人毛骨悚然的话:“献给许许多多的祭日。”村上春树也在后记中写道:“这部小说可以献给我离开人世的几位朋友和留在人世的几位朋友。”

所以,从一开始,这就不是一个美丽的童话。故事的讲述者“我”——渡边与木月本是好朋友,而木月与直子两人也是青梅竹马。但是随着17岁的木月在车库中自杀:“那天夜里,他在自家车库中死了。他把橡胶软管接在N360车排气管上,用塑料胶布封好窗缝,然后发动引擎。”“不知道他到底花了多长时间才死去。”平静就像镜子一样瞬间支离破碎。关于木月的死,书中没有任何关于其死因的说明。随后,这片死亡的泥沼就开始缠绕着渡边与直子了。两人都离开了自己熟悉的地方,似乎是为了逃避什么。直子因此住进了疗养院,康复的日子也无从知晓。

当渡边喜欢上直子之后,木月的死一直阻碍着他们关系的进一步进展。接着“我”又遇见了父母相继离世的绿子,并对其产生好感。之后,“我”便在直子与绿子之间苦苦挣扎。再后来,直子突然上吊自杀。

似乎书中的主人公们都没有什么“好下场”。这又让我想起了郭敬明的《夏至未至》,但《挪威的森林》又与其不同。虽然同样讲爱情故事,虽然同样是悲惨的结局,但本书所想表达的东西却与《夏至未至》不同。至于是什么东西,我到现在也不是很明白。从始至终,都笼罩着死亡的阴影,希望的幻灭,畸形的爱情,之间再穿插些情欲。这件事本身便是悲哀的,就像事情一开始便注定失败。

一直不知道这本书到底什么地方吸引我。是那悲惨的爱情?不,不够催人泪下。还是那撩人的情节?不,也不是。或是对自杀原因的好奇?似乎也不是。那似乎是一种,一种令人绝望的东西,又似乎不是。

生与死,是这本书最深刻的话题(至少在我看来是的)。木月的死直接、间接得影响了直子和渡边。渡边也从中明白一个道理:“死并非生的对立面,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。”死亡无时无刻存在,存在于生命的任何一个角落,蕴含于生之中,无法逃避,更无法消去。“无论在镇纸中。还是桌球台上排列的红白四个球体里,都存在着死,并且我们每个人都在活着的同时,像吸入细小的灰尘似的将其吸入肺中。”就像太阳一旦升起就开始走向日落。这的确残酷得让人难以接受。

当青春与死亡搭上线,一切都变得迷惘、孤独与悲哀。而对于这些,村上春树似乎早已能够驾驭,轻车熟路。这实在可怕。当孤独与悲伤变成手中的玩具,而不再是令人生不如死的毒剂,人生又能否因此彻底摆脱这些?

没有答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