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现在还记得,本科毕设答辩的时候,我和同学们在台下听其他同学讲他们的毕业设计报告。当时我发现,即使我迫使自己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,我依然不知道其他同学在讲什么——尽管我们在同一个校园里生活,上着差不多的课,讨论着差不多的作业,度过了大同小异的四年。但三四个月的毕业设计结束后,我已经听不太懂他们的毕设报告了;而这一切不过是因为他们朝着不同的研究方向,多投入了三四个月的时间而已。换言之,仅仅是三四个月的时间,就足以将知识面极度相似、十分同质化的我们,拉开到互相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的距离。

我不知道当时听报告的其他同学如何作想,反正那天的报告我没有学到什么具体的知识,但所给我带来的强烈震撼至今仍有余威。若是将这三四个月的时间拉长到一年,五年,十年,一生……人与人在知识体系上的差异又会被时间放大到多么恐怖的程度?这样一想,等我们都垂垂老矣的时候,曾经的同窗再次见面聊起专业知识的时候,必然是一番对牛弹琴、鸡同鸭讲的景象——这还是仅仅限于专业知识领域。若是考虑到毕业之后各奔东西的我们会面临不同的职业发展、感情生活、人生经历等等,那么“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”便是自然而然的结果。人与人不能互相理解,毫不奇怪;人若是能够互相理解,哪怕仅仅是在某一件小事上达成共识,反而是奇迹了。

换个角度想,若能全身心投入去做一件事,哪怕只是三四个月的时间,也足以改变很多很多,将未来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远远拉开。例如,在某个小领域,阅读一本入门级的教科书,或者上一门相关的公开课,就足以让一个人在这个小领域的知识量超过周围绝大部分的人。刷一会B站视频,学习一门新的语言,听罗翔讲刑法相声,甚至累了在床上躺一躺……这些细小的不同,在时间里积分,最终塑造出了如此五彩缤纷的我们。

当然,以上所言,除了数学,数学我怎么也学不会( ̄◇ ̄;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