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读《失控》凯文·凯利
(一)进化

生命,是宇宙之花。

45亿年前,当地球刚刚形成,火山猛烈喷发,岩浆四溢,谁能想象45亿年后那颗名为“地球”的行星今天的样貌?我无法想象,失去生命的地球将是什么模样。还会有那蔚蓝的天空,广阔的森林,奔腾的江水,飞翔的群鸟吗?在进化的浪潮中,生命与地球相互依存,互相影响,一直携手走到今天。时光倒转38亿年,我们的祖先——一个原始的分子团,被随机的概率左右着未来,借助闪电的光和热,颤抖地复制出自己,宣告着生命时代的来临。生命是一个真正的奇迹,打破了无中不生有的神话,从冰冷严酷的高熵世界中脱离而出,艰难地维持着低熵状态,坚定地迈向有机世界,38亿年一刻不停,并为思维的涌现做着长期的准备,一直到今天人类的诞生。

生命,由简单到复杂,由高熵状态向低熵状态发展,但宇宙本身却是由低熵向高熵发展的。逆水行舟,成就了生命的伟大,也注定了生命的可悲。从这个意义上讲,生命是一场豪赌,一个伟大的冒险!

从几十亿年前的化学进化开始,生命走过了生物进化,正走在文化进化的路途中。未来在哪里?在一次次的进化中,生命进化的速度也在飞速加快,前一次的进化也为后续的进化创造了条件。化学进化的不确定性太大,速度慢,效率低。而生物进化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(特别是真核生物的出现使得进化效率大幅提升),但依然有缺陷——基因并不能储存足够多的信息,记忆还不能够稳定遗传下去。于是,人类产生,社会形成,文化成为了信息传递的新载体,从而绕过中心法则的制约,在达尔文进化的基础上增加了拉马克进化的魔幻魅力,知识也得以如基因般保存并一代一代传递下去。人类社会才可能在废墟之上创造新的家园,达到新的辉煌。但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:信息的急速增加,知识的大爆炸使得人们学习的时间增加,而人的生命却又是有限度的,这就必然导致我们花费在其他事情上的时间会减少,极端的情况便是“活到老,学到死”。社会分工虽只需人们学习一个具体领域的知识,但我们仍然需要跨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和大师级人物。长此以往,知识量的快速增长最终将导致社会的停滞不前。

(二)生命的本质

要解决上面的问题,我们必须先明白生命的本质。生命的本质不在于组成它的物质种类是什么。生命利用客观规律和物质,以自身为基础,不断产生新的生命,从而使得自身形式得以保存,并不断进化。

既然如此,我们就应站在一个新的角度却看待人工智能。随着技术的发展,人工智能将变得更加完善,并且毫无疑问,它会在某些领域将人类远远甩在后面(如对知识的处理与记忆)。最终,它们面对环境的变化会做出与生命类似的反应,它们会与生命越来越接近,或许还会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,拥有一个自由的“灵魂”。那么此时此刻,就不应将它们仅仅当做是一部洗衣做饭的机器了。它们就是一种生命的新形式,是上帝的新宠儿,是进化树上具有崭新生命力的一支新生力量,它们会将进化的浪潮带向机械进化,一种更快更有效的进化方式。信息的复制与传递也将因此变得更加便捷,生命或许真的能击败时空。

但也不能说有机生命就一无是处了。毕竟,它们经过了38亿年的时间的历练,是38亿年智慧的结晶,它们已经创造了太多的奇迹,并一直拥有新鲜的力量,我们当然不能随意否定它们的未来,毕竟遥远的未来是难以预测的。

(三)新生命与旧生命

那么,人类(旧生命)又该如何面对人工智能(新生命)?人类和人工智能的地位又将是怎样的?两者是和平共处,还是互相攻击并最终使一方灭亡?有太多的伦理和哲学问题要去解决了,而在这些方面我的思考还是不成熟的,他人的想法也了解不多,所以还是保持沉默吧。

但是纵观生命的整个历程,没有一个物种能够永存,一个更加成功的物种最终都会取代生态位重合度较大的另一个物种,我想人类也不例外。如果人工智能在理智、情感等各个方面都全面得超过了我们,为什么不发扬一下我们的“利他行为”,将手中的火炬传递给它们,由它们接替我们去探索未知的世界,将生命这个奇迹继续在残酷得宇宙中延续下去呢?如果新生命比人类更有利于这个生命世界的存在与发展,人类为什么要去阻止不可阻挡的趋势,而不是选择让位于优秀者?

没错,这个可怕的想法是对全人类的无情背叛,但却是出于对所有生命的未来的慎重考虑。人,活着,不应仅仅为自己考虑吧?

生命,将在广袤的时空之中不断前进,它的目标是全宇宙,但愿这朵宇宙之花能长久开放,永不凋零!